2025年,中國保健食品行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“范式轉移”:資本市場與消費市場的結構性分化,標志著行業增長邏輯已從普惠性的“規模擴張”,徹底轉向深耕價值的“質效革命”。當傳統品類增長乏力,超過70%的市場增量究竟從何而來?答案藏匿于七大細分賽道所勾勒的“新價值地圖”之中,這不僅是增速的簡單更迭,更是產業價值邏輯的一次全面重構。
全球市場數據顯示,2025年全球口服抗衰老成分市場規模已達25.46億美元,中國貢獻了其中的28%份額。抗衰賽道以35%的增速貢獻整體增量的15%,2025年上半年市場規模突破220億元。與2024年不同的是,賽道內部呈現“主流鞏固、新興爆發”的二元格局:NMN2025上半年,仍以12億元銷售額占據核心地位,但增速已從68%放緩至35%;而麥角硫因憑借合成生物學技術突破,成本降低90%,成為現象級成分,上半年銷售額達8.5億元,同比激增600%。
技術迭代正在重塑原料競爭格局:分子量<1000Da的膠原蛋白肽產品市占率提升至67%,較2024年提高12個百分點,搭配透明質酸的復合配方,精準匹配Z世代“抗初老”需求。新興原料方面,PQQ在完成新食品原料身份后加速滲透,盡管市場規模僅4.2億元,但增速高達180%,成為資本關注的新焦點。
代際需求分化進一步打開市場空間:Z世代(25-30歲)對抗衰成分的科技敏感度提升,貢獻42%的抗衰消費,聚焦“皮膚抗皺”“熬夜修復”等預防型場景,PQQ的"線粒體激活"、麥角硫因的"靶向抗氧化"等概念,在小紅書相關筆記超10萬篇,成為新消費群體的選擇依據。50歲以上人群則側重“肌肉流失”“認知保護”,推動膠原蛋白肽與肌酸復配產品增速達53%。
心腦血管健康品類以37.4%的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速(較2024年同期)位列成熟賽道首位,成為貢獻增量的核心引擎(14%)。這一賽道的爆發源于成分創新與場景適配的雙重突破:輔酶Q10備案產品達1840款,居功能性保健食品首位,而納豆提取物因“溶血栓”關聯需求增速480%,形成與魚油、磷蝦油三足鼎立的格局。
產品策略呈現明顯的精準化趨勢:“南極磷蝦油+蝦青素”復配產品以340.4%的增速領跑細分市場,其“每日1粒”的適老設計使復購率高達42%。從渠道看,這類產品在下沉市場表現尤為突出,河南、山東等地進口額分別增長74.7%和36.3%,反映出內陸地區健康意識的快速覺醒。三四線城市正預計貢獻30%的新增市場容量。
女性健康賽道以26.0%的增速貢獻13%的市場增量,2025年最大的變化是本土品牌的全面崛起:進口口服美容品市占率從2024年的17.6%驟降至9%,而主打“亞洲膚質適配”的本土產品憑借精準配方實現彎道超車。作為占據保健食品58%消費額的核心領域,其已從“通用滋補”轉向“全生命周期精準呵護”的深度變革。
賽道內部呈現清晰的場景細分:孕期復合維生素占比35%,某品牌“葉酸+燕窩酸”組合因臨床數據支撐成為母嬰渠道爆款;更年期調節產品增速32%,采用“大豆異黃酮+γ-氨基丁酸”溫和配方的產品復購率達51%;年輕女性則追捧“膠原蛋白+透明質酸”組合,推動相關軟糖產品年銷突破15億元。
價格帶方面,1000元以上高端產品雖僅占8%份額,卻貢獻了32%的銷售額,消費升級趨勢明顯。值得關注的是,女性健康與抗衰賽道出現交叉融合,含膠原蛋白肽的助眠軟糖在25-35歲群體中滲透率半年提升17%,開創了“beautysleep”的新品類。
保健食品益生菌賽道以21%的年增速穩步擴張,2024年市場規模達138億元,貢獻12%的市場增量,預計2026年將突破189億元。該賽道已從單一“腸道調節”延伸至全身健康管理,形成“基礎調節+精準干預”的產品矩陣。
基礎腸道調節類產品仍占主導(62%):但精準功能品類增速更快:PS128情緒益生菌、B420體重管理菌株占比提升至58%,某含鼠李糖乳桿菌HN001的產品經試驗驗證“焦慮評分降低31%”,在白領群體中復購率達45%。目前市場監管總局正研究益生菌備案技術要求,計劃將9種菌株納入原料目錄,進一步釋放創新潛力。
Z世代成為消費主力,貢獻42%訂單:推動產品形態創新:“火鍋搭檔”“熬夜救星”等場景化包裝產品爆發,微界健康推出的凍干益生菌憑借“即食無沖飲”特點,3個月用戶破百萬。本土企業已實現技術反超,Swisse等國際品牌市占率從38%降至25%,湯臣倍健自主專利益生菌LPB27產品年銷突破8億元,證明“高活性菌株+性價比”策略的有效性,推動行業從“概念調理”向“科學解決方案”轉型。
鈣與骨關節健康品類以34.9%的增速貢獻6%的增量,雖看似傳統卻暗藏創新:條裝液體鈣解決老年群體吞咽難題,復購率達38%;氨糖+中藥提取物復配產品占比60%,某品牌“氨糖+骨碎補”配方因“修復+補鈣”協同效應年銷破6億元,契合“天然成分”受追捧的市場趨勢。
場景延伸推動增長多元化:產后女性需求增速25%,帶動“鈣+D+K2”復合劑型增長40%;運動人群的“關節保護”需求則推動硫酸軟骨素產品增速達37%。從區域看,山東、廣東等產業集群地集中了全國 62% 的注冊產品,為品類創新提供了產業基礎。
盡管出生人口呈下降趨勢,嬰童保健食品仍逆勢增長,2025年貢獻6%的市場增量,呈現“量穩價升”特征。“少子精養”理念推動家長從“基礎補充”轉向“科學定制”,催生按年齡、按需求的精準化產品矩陣。
分齡配方成為行業共識:0-3歲聚焦“腸道健康”與“鈣鐵鋅補充”,含乳雙歧桿菌HN019的益生菌滴劑因“無蔗糖、活菌穩定”年銷破5億元;3-6歲側重“視力保護”與“免疫力提升”,“葉黃素酯+玉米黃質”護眼軟糖在母嬰渠道增速達67%,匹配兒童“護眼需求暴漲”的市場痛,6歲以上關注“腦發育”,添加PS(磷脂酰絲氨酸)的DHA產品溢價能力達30%。
睡眠管理類保健食品以55.8%的2024-2025全年同比增速成為黑馬,2024年市場規模達28.3億元,貢獻5%的市場增量。中國睡眠研究會《2025年中國睡眠健康調查報告》顯示,48.5%的成年人存在睡眠困擾,其中30歲以下群體占52%訂單,改寫“助眠是老年人需求”的傳統認知。該賽道由“熬夜經濟”與“情緒壓力”共同驅動,形成“成分創新+場景復合”的增長邏輯。
GABA(γ-氨基丁酸)仍為主流,市場規模14.5億元(占比51%);褪黑素產品規模7.5億元;酸棗仁、靈芝等藥食同源成分快速崛起。復合功效成為新趨勢,“睡眠+抗衰”“睡眠+減脂”等組合滿足多元需求,含膠原蛋白肽的助眠軟糖、“睡前30分鐘”的劑型設計精準匹配Z世代習慣。值得注意的是,該賽道與情緒健康領域加速融合,“GABA+PQQ”助眠抗衰組合,實現“一夜安睡+晨起活力”的雙效體驗,31-40歲女性中滲透率達29%,開創了跨場景新品類。
結語:2025年七大賽道貢獻70%增量的背后,是"技術突破-政策松綁-消費升級"的三重共振。政策端,備案制改革持續深化,原料目錄動態擴容與復方備案試點打開創新空間;技術端,合成生物學等技術降低高端成分成本、縮短產品周期;消費端,用戶從"看品牌"轉向"看成分、看數據、看場景",倒逼企業從"營銷驅動"轉向"科研驅動"。未來,能錨定細分需求、以技術支撐功效、用創新貼近場景的企業,將在這場增量革命中占據主導地位。